國家版權局關于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版權征文活動獲獎名單的公示
根據《國家版權局關于開展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版權征文活動的通知》(國版發函〔2019〕12號),國家版權局組織對參賽論文進行了評審工作,現公示獲獎名單,公示期為2019年11月13日至11月19日。如有異議,可在公示期內向國家版權局書面反映,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和聯系電話。信函以到達日郵戳為準。
電話:010-83138740
傳真:010-8313874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宣武門外大街40號(100052)
國家版權局
2019年11月13日
一、特等獎(3名)
獎項 | 姓名 | 學校 | 論文題目 |
特等獎 | 許耀乘 | 中國政法大學 |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在規制著作權濫用中的適用——以視覺中國事件為視角 |
孜里米拉· 艾尼瓦爾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著作權侵權損害中的許可使用費的適用:理論與規則 ——兼評《著作權法(修訂草案送審稿)》第76條 | |
萬紫嫣 | 華東政法大學 | 網絡服務提供者通知受理程序研究及構建——兼評微信小程序案 |
二、研究生組(60名)
| |||
獎項 | 姓名 | 學校 | 論文題目 |
一等獎(10名) | 劉樂耀 | 中山大學 | 論美國版權轉換性使用的新發展 |
王 穎 | 江蘇師范大學 | 作品署名規則的解構與建構 | |
譚 縉 | 南京師范大學 | “轉換性使用”的本土化適用研究——兼評《著作權法(修訂草案送審稿)》第43條 | |
高 婧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機器“深層閱讀”的著作權法規制 | |
秦 倩 | 西安交通大學 | 論“禁令—訪問限制”規則在著作權網絡侵權救濟中的適用 | |
楊子君 | 華中科技大學 | 歐洲追續權制度的歷史沿革與本土借鑒 | |
施業祥 | 復旦大學 | 論大數據時代的企業數據保護之道 | |
李 鋆 | 華東政法大學 | 論著作權懲罰性賠償與法定賠償之關系 | |
田鵬志 | 西北政法大學 | 著作權法定類型之外的作品的保護路徑——以音樂噴泉案為例 | |
郝亞軍 | 華東政法大學 | 《數字單一市場版權指令》中在線內容分享服務提供者責任規則評析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| |
二等獎(20名) | 沐云霓 | 同濟大學 | 著作權轉換性使用標準的研究——以美國判例為視角 |
桂 沁 | 蘇州大學 | 改編侵權中的實質性相似與實質性差異 | |
龍書培 | 中國政法大學 | 著作權糾紛中電子存證的審查與認定研究 | |
張揚歡 | 西南政法大學 | 論責任規則視角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| |
王昊鵬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時事類短視頻是否屬于時事新聞——以央視國際訴暴風影音為視角 | |
張文宜 | 華南理工大學 | 古文點校成果版權問題研究 | |
蘭琪琪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類著作權集體管理中的訴權問題研究 | |
謝嘉圖 | 西南政法大學 | 守法視角下整治洗稿的路徑研究——兼論著作權法的定位反思 | |
楊笑宇 | 南京師范大學 | 自媒體“洗稿”之判定:“接觸+實質性相似”標準的改良性應用 | |
劉 琳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演繹類短視頻合理使用問題的制度回應 | |
劉 衡 | 中國政法大學 | 任意訴訟擔當視域下著作權商業維權現象分析 | |
平樂祥 | 中國政法大學 | 人工智能生成物生成機理視角下作品觀分析 | |
孫麗潔 | 南京理工大學 | 論我國體育賽事直播節目著作權法的保護路徑——以《著作權法》第三次修改為視角 | |
虞婷婷 | 清華大學 | 同人創作的合理使用分析 | |
邢家儀 | 中南大學 | 重混創作行為的著作權法規制研究 | |
季善豪 | 華東政法大學 | 歐盟版權改革對“避風港”的顛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| |
馮錦涵 | 華中師范大學 | 從“視覺中國版權門”談我國版權濫用行為的規制——從謹慎認定侵權行為人過錯出發 | |
趙潔瑩 | 西南科技大學 | 論音樂噴泉作品的屬性 ——兼論《著作權法》第三條的適用 | |
趙歆揚 | 中國人民大學 | 論網絡混剪視頻的法律規制 | |
陳 靜 | 華東政法大學 | 初探通知刪除規則的適用問題——以小程序案與阿里云案為例 | |
三等獎(30名) | 付賢會 | 華東政法大學 | 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 ——從百度網盤盜版問題說起 |
郭雨笛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從“微信小程序”案淺談“避風港”規則適用問題 | |
開 瑞 | 南京師范大學 | 人工智能創作物的版權問題探討 | |
鄭 丹 | 西南政法大學 | 互聯網環境下我國著作權刑事保護的反思與完善——基于279份判決書的實證分析 | |
張邇瀚 | 鄭州大學 | 我國版權領域網絡服務商審查義務的司法認定 | |
金 寧 | 華東政法大學 | 論人工智能創作物的可版權性——基于對獨創性概念的分析 | |
付 耀 | 中南大學 | 我國電影產業版權質押的困境及完善建議 | |
魏宵林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基礎性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設定——兼評微信小程序案 | |
馬凱旋 | 同濟大學 | 著作權保護民刑銜接問題的理論初探 | |
何璐君 | 西南政法大學 | 公版書的版權之憂與疏解之道 | |
朱木闌 | 華東政法大學 | 論作品元素商品化權非正當性 | |
趙宇琦 | 華東政法大學 | 新聞類文字作品實質性相似判斷方法的適用——對洗稿行為的規制 | |
申岳玫 | 哈爾濱商業大學 | 市場主導下的著作權轉讓登記對抗制度正當性的思考 | |
王小涵 | 南京理工大學 | 法定作品類型化條款適用問題研究——以西湖音樂噴泉案為例 | |
張 禹 | 南京理工大學 |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出版者權利保護——以歐盟《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》為考察對象 | |
林蔡波 | 華東政法大學 | 人工智能創作的合理使用困境及出路 | |
陳瑩婷 | 內蒙古大學 | 從“合理使用”視角看游戲直播行為 | |
鮑強強 | 鄭州大學 | 我國影視作品片頭片尾字幕署名的反思與建構 | |
溫捷瀟 | 華東政法大學 | 論廣播組織錄制權及錄制后權利之否定 | |
周婉露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淺析云盤網絡服務提供商的侵權責任——以《侵權責任法》第36條“互聯網專條”為出發點 | |
張 倩 |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| Iaas模式云服務提供者著作權間接侵權認定標準探究 | |
翁潤東 | 中國政法大學 | 智能軟件生成內容的著作權分析——以“菲林訴百度案”為中心 | |
王雨亭 | 武漢大學 | 從電影剪輯視頻看我國著作權合理使用 | |
汪賽飛 | 華東政法大學 | 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共有性質的認定與規范解釋 | |
于 群 | 煙臺大學 | 論網絡游戲規則的著作權法保護 | |
鄭 悅 | 華東政法大學 | 數字圖書館共享問題的解決路徑研究 | |
康 瑞 | 華東政法大學 | 著作權侵權中接觸要件的定性與認定規則 | |
戴翊君 | 南京理工大學 | 基于微信小程序案對“通知—刪除”規則的思考 | |
鄭 馳 | 重慶郵電大學 | 論重混創作適用合理使用的正當性——以科斯理論為視角 | |
李 濤 | 南京理工大學 | 新興媒體版權內容過濾義務研究 |
三、本科生組(60名)
獎項 | 姓名 | 學校 | 論文題目 |
一等獎(10名) | 李乙勃 |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| 閾值分析視角下合理使用制度與技術措施行為利益平衡機制研究 |
楊 倩 | 南開大學 | “換皮”游戲著作權侵權認定問題研究 | |
陳怡欣 | 華中師范大學 | 二次創作中轉換性使用解釋下合理使用制度之調適 | |
王廷儀 | 華東政法大學 | 音樂編曲法律保護路徑探討 | |
艾 青 | 中南民族大學 | 侵犯著作權罪量刑規范化之實證研究——以50份刑事判決書為例 | |
李炫圻 | 華中科技大學 | 同人作品與原作品著作權法律關系釋疑 | |
金鑫妮 | 杭州師范大學 | 臨摹的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 | |
郭梅娟 | 廈門大學 | 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中區塊鏈技術的運用 | |
劉世杰 | 中南大學 | 論人工智能創作物的泛化困境與篩查機制 | |
張藝凝 | 安徽大學 | 試論新聞聚合行為的著作權法規制 | |
二等獎(20名) | 李明芮 | 華東政法大學 | 圖片版權商業性維權現狀反思——以視覺(中國)集團為例 |
| 龔尚歡 | 同濟大學 | 網絡文學維權訴訟迷途——以“晉江訴動景案”為切入點 |
| 梁楚暉 | 華南理工大學 |
|